認識「節氣」
傳統上,我們「冬至」會吃湯圓,「清明」要去掃墓,「夏至」那天過後,白天會漸漸變短,黑夜漸漸變長。那麼,大家知道「冬至」、「清明」、「夏至」是什麼意思嗎?這就是本篇要認識的「節氣」。
在古代,因為是農業社會,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年中的大事,因此須有一套因應氣候與季節變化的準則來指導農業的工作,讓農民們知道播種、耕作……等農事工作的時序。而24節氣就是古人歷經長時間觀察紀錄的智慧結晶。一直到現在,24節氣除了指導著農事時序之外,更與華人世界的生活有著密切關聯,許多耳熟能詳的節日都是按照24節氣所制定的。
要認識「節氣」,我們得先認識幕後的大BOSS--「太陽」。
我們都知道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不過如果從地球的角度看太陽,就彷彿是太陽在黃道上繞地球走了一圈。「黃道」並不是像馬路、鐵路這種真正的軌道,而是太陽在天空中行走的虛擬道路。
黃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即為黃道(圖中黑色)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黄道
黃道一圈若像圓周一樣有360度,中國古代的天算家,就在黃道上每15度定一個節氣,於是定出一年共有24個節氣,這樣一來,春夏秋冬每一季都有6個節氣,如下圖。
二十四節氣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數位科普網 https://edu.cwb.gov.tw/PopularScience/index.php/astronomy/81--老媽的生活智慧—淺談24節氣
由於24節氣是古人按中國黃河流域的氣候寒暑變化而制定,因此與臺灣的氣候仍有些許落差,但依然是農夫們在安排農作行事曆時的重要依據。
我們認識二十四節氣後,請點選「節氣的含義」
繼續了解代表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