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
張忠謀先生出生於1931年,童年時光幾乎都在二次大戰的戰亂中度過,為了躲避戰亂,隨著家人顛沛流離,一路從上海穿越戰線到重慶,最後逃到香港。所幸母親自小買了許多書給他,養成了他一生不曾間斷的閱讀習慣,在逃難期間,隨身攜帶的書籍成了他童年的慰藉,戰亂的苦難體驗,加上豐富的閱讀素養,奠定了他日後成就的基礎。
1949年,父親考慮他的未來,送他到美國讀書,英文不靈光的他,在異鄉刻苦努力、認真學習,先後進入哈佛大學和以理工聞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就讀。
1954年,張忠謀攻讀博士資格考,沒想到連續兩年落榜,讓原本充滿信心的他大受打擊,卻也激發了他另尋出路的決心—開始找工作。24歲的張忠謀還不知道,這樣的決定將在日後徹底改變全球一個重要產業的發展。
1955年,張忠謀進入希凡尼亞(Sylvania)半導體實驗室開始工作,年輕的他勤奮不倦,不停吸收新知、累積經驗,在有一番成就後,卻遇到公司經營不善而大幅裁員。之後張忠謀轉至著名的德州儀器任職,並在41歲時成為集團副總裁。
56歲是張忠謀人生關鍵轉折的一年。那年受當時政府之邀,回臺擔任工研院院長,隨後創辦了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並將公司定位在專注晶圓製造,只要是客戶設計出晶片圖,台積電都能製造出來。這是一個前所未見的商業模式,當時著名大廠如:英特爾、三星等,都是設計、製造一手包,因此,台積電在創立之初,業界普遍不看好,甚至一度找不到資金願意投資。也因為張忠謀獨到的眼光、堅持的投入,加上「寧可被客戶辜負,也不願先背棄客戶」的經營理念,才有今天的「護國神山」。
2022年的張忠謀,攝於總統府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張忠謀
時至今日,由於晶圓製造需要不斷的升級並投入大量的設備支出,許多公司因而將晶片設計好後委外製造,卻又擔心負責製造的公司,本身也有設計部門,會將設計技術偷學走,而台積電不涉及設計且以誠信聞名,加上專注製造累積的寶貴經驗,技術升級因而更快,因此在競爭中勝出,且拉大與對手的距離。2023年底,台積電在全球晶圓代工市佔率61%(第二名的三星只有14%),且先進製程晶片市佔率更超過90%,因此手機和AI晶片霸主—蘋果與輝達,晶片大都交由台積電製造。
2018年,張忠謀正式退休,退休後的他,每天仍有固定的閱讀時間,其夫人張淑芬曾說:「每天晚上,我們在一起各自看各自的書,是很幸福的時刻。」也曾說到,她與張忠謀是老來伴,無論張忠謀到何處,她都會陪著去,今後兩人都要在一起。
如今90多歲的他,看待生命這件事時說:「生命中的缺口,仿若我們背上的一根刺,時時提醒著我們要謙卑,要懂得憐恤他人。我相信,人生不要太圓滿,有個缺口讓福氣流向別人,是很美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