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艾石像
復活節島位於智利首都以西3700公里的太平洋上,周長60公里,面積約180平方公里。1722年復活節(*註),荷蘭探險家雅可布·羅赫芬首次發現此島並將其命名。自1914年起,西方人類學家開始對復活節島進行研究。根據島上原住民使用的玻里尼西亞語方言,這些居民被認為是南島語族的後代,他們的祖先曾從太平洋西邊乘獨木舟,經歷數千公里的航行抵達此地。
復活節島位置
圖片來源:Google Map
如今的復活節島樹木稀疏、土地貧瘠,水土流失嚴重,景象荒涼。然而,當玻里尼西亞人首次抵達時,島上曾覆蓋著茂密的亞熱帶闊葉林,以高達25公尺、直徑近2公尺的棕櫚樹最常見。島民的定居使人口迅速增加,至西方人發現前的一兩個世紀,島上估計達到最高約2萬人。他們屬於不同部落,擁有各自的領地。
從十世紀至十七世紀,島民開始修建巨型石像,稱為摩艾(Moai),這些石像與島民的宗教和祭祀活動密切相關。島上共製造900多個摩艾,每個高達7至10公尺,重量從20噸到90噸,最重的竟然達200噸。這些石像主要由火山噴發形成的凝灰岩和火山岩製成,島民使用玄武岩斧頭加工,並利用哈兀哈兀樹纖維製成的繩索,以及棕櫚樹製成的木橇杆,把石像運送到全島各地並豎立起來。
1805年,復活節島上首次發生奴隸販賣,許多島民被帶到南美洲的秘魯,且大部分在折磨和疾病中喪生。倖存者帶回的天花病毒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人口降至600餘人。
島上唯一面向海的七尊摩艾石像
圖片來源:由 Ian Sewell - http://www.ianandwendy.com/OtherTrips/SouthPacific/Easter-Island/index.htm,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195545
1888年,智利政府與復活節島的居民簽訂了統治協定。自1971年以來,政府開始實施一系列措施來促進經濟和旅遊業的發展。在全島唯一的機場建成後,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遊客紛紛前來觀光,這些外來的影響對復活節島的社會和文化帶來了深刻的變化。
*註:復活節是一個西方的重要節日,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是基督教紀念耶穌被釘十字架受死後第三日復活的節日。每年的日期不一定,通常會落在4月19日到25日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