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2 - 食物銀行


右欄有學習任務,請閱讀後回答問題。
歡迎練習!
您未登入,故不會儲存本次練習結果


     

剩食變盛食

  
  許多國家都面臨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天秤兩端的奢侈浪費與貧窮缺乏,均非一般人所能想像。根據統計,全球每年生產的食物大約有13億噸遭到浪費,而在處處充滿美食的臺灣,浪費食物的比例也十分驚人,每年平均浪費了約275萬噸的食物,而主要發生食物浪費的階段是通路以及消費者,每人年平均倒掉158公斤的食物。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為要喚醒社會大眾對於飢餓議題的重視,主題之一是關注在社會保護對於消滅飢餓的重要。如何將全球每年浪費逾 10 億噸的食物,與全球 1/4 缺糧的人做一個較妥善的分配,以縮短兩者的距離,正是這些年食物銀行在世界各國各地因應而生的緣由,也呼應了聯合國於 2015 年提出的 17 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能在 2030 年消除世界飢餓的目標,故此全球各個與食物分配相關的組織平台都將消除飢餓納入主要工作範圍。

  食物銀行讓食物資源獲得更有效的分配與使用,主要為經濟有困難人士提供暫時性膳食支援,鼓勵他們自力更生。古時地方政府會開倉派糧給民眾作為賑災;在還沒有食物銀行以前,每當發生天災或飢荒,富人、教會或慈善團體也會把食物免費分派給糧食短缺的人,作為一種社區公益慈善活動。

  在臺灣,中低收入戶人數雖然佔總人口3%左右,但在社會福利制度外有許多「社福邊緣戶」仍處在貧窮飢餓中,亟需社會的援助。近年來食物銀行的出現讓許多即將被丟棄的食品能得到更妥善的處理,不但可以解決剩食,還能幫助弱勢,一舉兩得。

  「食物銀行」成為剩食(不浪費)與貧窮(無飢餓)之間的橋樑,利用這樣的互助機制,讓多餘的食物可以送到需要的人手上。


  學 習 任 務 

1. 以下何者「不是」食物銀行創設的初衷?



2. 以下有關食物的說法,哪些是正確的?(複選)



3. 食物銀行如何發揮「環保」方面的功能?
請繼續閱讀「臺灣食物銀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