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6 - 臺灣的水舞台


右欄有學習任務,請閱讀後回答問題。
歡迎練習!
您未登入,故不會儲存本次練習結果


     

有雨也會缺水嗎?

  
  臺灣擁有豐沛的年降雨量,約為世界平均雨量的2.5到3 倍,但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卻造成降雨分布的不平均,也就是:可能某一年降雨量特別多,隔年降雨量卻明顯減少。而臺灣各地豐水、枯水期的差異相當顯著,尤其是在中南部地區,夏季可能會有豐沛的降雨,但到了冬季卻幾乎沒有雨水。

  臺灣所需要的水主要來自季風及颱風的降雨;然而因為臺灣的地形特色,如陡峭的山坡和短促的河流,導致雨水迅速流入海洋或蒸發,大量降雨資源無法被充分利用。根據「中技社台灣水資源效率化利用策略2014專題報告」,臺灣每年約有 60% 降雨量直接流入海中,約 20% 蒸發。等於有大約 80% 的雨水像是過路客般,短暫經過臺灣土地,根本來不及被收集和運用。如果要收集雨水,則要利用上游河川的水庫,或中下游的攔河堰來收集和儲存;一旦貯水接近滿容量,或預期會有大雨注入時,還必須洩洪以免造成洪水災難。

臺灣的降雨都到哪去了?
圖片來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5537#&gid=1&pid=1
 

  臺灣由於環保因素及土地資源取得不易,未來再蓋新水庫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因此,發展多元供水方案變得相當要,其中有一些引人注目的方案,包括抽取地下水、再生水及海水淡化技術,簡述如下:
  1. 地下水:為了農業灌溉、養殖漁業、民生用水以及工業發展等因素,臺灣各地有抽取地下水的情形。然而,當「地下水的抽取量」持續大於「自然補助的地下水量」時,就容易引發地層下陷,大雨後若排水不良,也容易造成水災。另外在沿海地區超抽地下水,還會有海水滲入而產生土地鹽化的現象,影響土壤的肥沃,並威脅到當地生態。
  2. 再生水:臺灣再生水的水源,主要來自於公共汙水和工廠廢水的回收。這些水源經過嚴格的處理和淨化後,轉化為再生水,用於食品工業以外的產業使用,其用途受到限制。雖然再生水的水質必須符合特定的標準,但公眾對再生水品質仍有疑慮。
  3. 海水淡化:相形比較,將海水淡化的水用途較廣,產出的水質受到廣泛信賴。臺灣四面環海,海水有如永不枯竭的水庫,為臺灣提供了一個穩定的替代水源。那麼,為什麼不使用海水淡化以解決缺水之苦呢?儘管海水淡化技術在全世界已相當成熟,但因為過去臺灣的水資源相對充足,加上海水淡化的成本遠高於傳統水源,這使得海水淡化在臺灣尚未普遍發展,不過這幾年已逐漸受到政府和民間企業的重視。
  解決臺灣缺水問題,除了多方面開發水資源外,民眾也要節流,共同珍惜水資源。

  學 習 任 務 

1. 臺灣為什麼常有缺水之苦?



2. 關於臺灣的水資源,以下哪一個是正確的?



3. 屏東沿海的林邊、佳冬一帶,以養殖業為主。過去遇到颱風過境後的水災幾乎造成「全鄉淹水」,根據文章所述,主要原因是什麼?
4. 關於「再生水」和「海淡水」,以下哪些是正確的? (複選)



請繼續閱讀「海水能變淡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