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8 - 當養殖遇到光電


右欄有學習任務,請閱讀後回答問題。
歡迎練習!
您未登入,故不會儲存本次練習結果


     

漁電共生新綠能

  
  「電力夠不夠」是居住在臺灣的我們共同的大煩惱。為了要有充足、穩定、便宜、環保的電力來源,如何提高「綠色能源」的使用,顯得越來越重要。根據經濟部能源局規劃,臺灣2025年要達到太陽光電20 GW的設置目標,需要架設總土地面積達30,000公頃之太陽能光電板,這個面積,相當於一座臺北市土地面積那麼大呢!
W是功率單位「瓦特」,簡稱瓦。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瓩)作為單位,1瓩=1000瓦特。而1百萬瓩等於109瓦特,英文縮寫為GW。
  於是除了公家機關、工廠廠房屋頂設置太陽能板外,政府也規劃在臺灣西南部、太陽光照時間長而且擁有廣闊面積的露天魚塭,發展「漁電共生」發電模式。

  所謂「漁電共生」,是將養殖漁業與綠能結合,以「農地農用」及「一地多用」的原則,兼顧養殖及綠能的發展,於不影響養殖經營的前提下,在漁塭塭堤與蓄水區架設太陽光電設施。

  這樣的想法雖然很不錯,但民眾也有以下疑慮:
  1.裝設太陽能板會不會破壞魚塭水質、對水產品有不良影響呢?
  2.太陽能板的維護和清洗時,是否會造成汙染?

  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針對臺灣四種養殖漁產(吳郭魚、虱目魚、鱸魚及文蛤)進行試驗,除了實驗室的數據外,也在真正的養殖場做實驗,將雙方的數據對照分析,找出最適合的養殖水產及太陽光電結合方式,不僅建設出發電效率高的太陽光電設備,還能幫助漁民在養殖水產過程更穩定,降低負面影響,提升收益,開創多贏局面。

  以雲林臺西一帶常見的文蛤養殖業為例,文蛤近年來常因氣候異常、高溫曝曬過度,或是強降雨造成養殖海水的鹽分被稀釋,導致文蛤大量死亡,損失慘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水產試驗所建議文蛤養殖業者利用太陽能板阻隔高溫,也能透過設備下方的集水槽將降雨導引至排水系統,不會流入文蛤養殖池稀釋掉鹽分,降低對文蛤的影響,生產更穩定。另一方面,文蛤的主食為藻類,藻類需要行光合作用,因此在利用光電設施阻隔高溫與降水的同時,也能確保充分供應文蛤食餌。

圖片來源:《今周刊-永續台灣》引自雲林縣政府、農業綠能發展資訊網
https://es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7313/post/202103090006
 

  學 習 任 務 

1. 魚塭設置太陽能板發電,主要需考慮什麼因素?



2. 關於「漁電共生」,下面哪一個敘述是錯誤的?



3. 魚塭裝設太陽能板的負面影響可能有哪些?請寫出兩個。
4. 根據水產試驗所的說法,「漁電共生」的引進對於雲林文蛤養殖業帶來哪些好處?



(請點選下一篇「漁電「共生」了嗎?」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