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碳儲存器
匯,是聚集、整合的意思。碳匯(carbon sink)就是指能夠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或人工「倉庫」。想像大自然是一個大撲滿,透過生態系的光合作用,就能把二氧化碳存到樹木、土壤與海洋之中,形成一個天然儲碳庫,這便是所謂的「自然碳匯」(natural carbon sink)。
大自然是一個儲存碳的大撲滿
圖片來源:https://pxhere.com/zh/photo/897548
自然碳匯主要分為三大類別:陸地土壤(黃碳)、森林(綠碳)以及海洋生態系統(藍碳)。
綠碳:森林
森林是地球上最強大的碳匯之一。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碳水化合物,並將碳固定在體內。森林生態系統中聚集的大量樹木,還有木材製成的各種產品(如家具、藝術品等),都能持續固碳。一棵樹在其一生中大約能吸收900公斤的二氧化碳,而目前全球森林每年可吸收26億噸二氧化碳。
藍碳:海洋
海洋覆蓋了地球約70%的表面,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儲存庫。海洋生態系統包括表層與深層海水、海草床、珊瑚礁、海床沉積物、沿海濕地以及紅樹林等。雖然海洋的龐大體積使其吸收碳的過程較為緩慢,固碳效率較低,但其總儲碳量依然極為可觀。
黃碳:土壤
土壤是陸地上最重要的碳匯之一。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後,吸收的二氧化碳中約42%儲存在植物的地上部分,剩餘的碳則進入植物根系和土壤中的有機質。土壤中的有機質經過數百年分解形成腐植質,能夠長期固定和儲存大量碳。土壤碳匯與農業及耕作方式息息相關,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提倡許多能增加土壤碳匯的農業方法,如有機農業、友善環境耕作、種植吸碳作物、減少耕犁以降低碳逸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