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水」問題
許多人以為打開水龍頭時,自來水主要來自水庫,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根據水利署資料,臺灣的水源供應中,河川水占比最高,達 43%,其次為地下水,占 33%,而水庫供水僅占 24%。
臺灣的降雨來源包括東北季風、颱風與熱帶季風系統,年平均降雨量約為全球平均的三倍。然而,由於臺灣地形以陡峭山脈為主,河川短且流速快,導致大部分雨水迅速排入大海。此外,降雨地區分布不均,東北季風無法為中南部帶來足夠降水,導致這些地區主要依賴颱風或熱帶季風帶來的降雨。冬季降水量極少,若當年颱風未來襲,中南部便容易進入枯水期。
環境部與國科會發布的《2024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警告,若全球暖化無法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臺灣的夏季可能延長至七個月!氣候變遷將使臺灣的乾旱發生頻率與強度增加,極端暴雨成為常態,而侵襲臺灣的颱風數量可能減少,但風速與降雨強度則有上升趨勢,進一步增加災害風險。這些變化讓水資源管理變得更加困難,未來臺灣勢必面臨更嚴峻的水資源挑戰。
2021年初臺灣西部發生大規模乾旱事件,這是此波旱災最嚴峻時的水情燈號
圖片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https://www-ws.wra.gov.tw/001/Upload/401/relpic/0/newsearlywarningimg2021052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