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81 - 奧運場上的性別認知


右欄有學習任務,請閱讀後回答問題。
歡迎練習!
您未登入,故不會儲存本次練習結果


     

很有力量的女人不能參賽嗎?

  
  兩位女性健康專家——任教於加拿大頂尖研究型大學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病理學與分子醫學系的 Stacey A. Ritz,以及任職於歷史悠久的女性健康研究機構「卓越女性健康中心」(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Women’s Health),同時擔任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臨床教授的 Lorraine Greaves——針對「生醫研究應如何界定性別」提出了論述。

   這兩位生醫專家的觀點,對於理解2024 年巴黎奧運的相關爭議也頗具啟發性。如果我們希望維持男女分組,並進一步尋找判斷標準,那麼首先需要清楚思考:以「男性」與「女性」來區分運動比賽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近年來,一個被廣泛接受的答案是「公平性」。

   這種論點認為,由於男性通常在肌肉力量等生理條件上佔優勢,若允許男性參加女子組比賽,將對女性選手構成不公平競爭。因此,即便某位運動員擁有女性的生殖器官,並從小被認定為女性,若她在生理條件上具備「男性的力量」,仍可能被認為不應該參加女子組比賽。

   然而,這個問題並不單純,因為奧運選手本就屬於生理條件優異的特例。如果一名女性選手的肌力特別強,就應該被視為男性、無法參賽嗎?這樣的標準是否等同於懲罰那些天生擁有卓越力量的女性選手?

天生擁有卓越力量的女性能否參加運動競賽?
圖片來源:AI生成(示意圖)

   針對此問題,國際田徑總會與國際奧委會(IOC)在 2011 年提出了一套標準——睪固酮濃度。由於研究顯示,睪固酮與肌力、肌耐力相關,而男性在青春期後的睪固酮分泌量平均比女性高出 10 倍,國際奧會因此制定規範:若血清睪固酮濃度超過 10 nmol/L,即被視為進入「正常男性區間」(normal male range),不得參加女子組比賽。

   然而,許多科學家對此標準提出質疑,認為「睪固酮是造成男女運動員肌力差異的生物基礎」的說法缺乏足夠證據。例如,有研究發現,當公老鼠無法接收睪固酮時,其肌肉發展確實會大幅下降;但母老鼠即使無法接收睪固酮,肌肉發展卻幾乎不受影響。此外,人類研究也發現,睪固酮濃度與肌力的關聯主要存在於男性身上,對女性則可能影響甚微。換言之,睪固酮與肌肉強度的關係未必適用於女性選手,這使得以睪固酮濃度作為比賽資格標準的合理性受到質疑,也動搖了其作為維持比賽公平性的依據。


  學 習 任 務 

1. 根據文章內容,國際運動總會和國際奧會曾使用哪一個標準來判斷女性運動員是否能參加女子組比賽?
2. 在文中提到的研究中,為何有科學家質疑用「睪固酮濃度」作為標準區分男女運動員的肌力差異的檢測方法?
請繼續閱讀「奧會的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