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影響我們的選擇?
人工智慧(AI)正在快速發展,改變了商業模式,也影響了人們的消費方式,形成所謂的「意向經濟」(Intention Economy)。透過AI技術,企業可以收集並分析消費者的行為與需求,進而提供更符合個人偏好的商品與服務。這種經濟模式不再是企業主動推銷,而是消費者透過自身行為「拉」來需要的產品。
AI不僅影響購物行為,還可能影響人們的決策,包括政治選擇。AI能夠分析人們的語言、興趣、年齡和政治立場,並根據這些資訊推薦特定的商品、廣告,甚至可能影響投票行為。當AI持續學習並掌握使用者的習慣,它不僅能預測需求,還可能產生說服力,影響個人選擇。
AI技術的影響已經擴展到全球。據《麥肯錫報告》預測,到 2030 年,AI將為全球經濟帶來 13 兆美元(約新台幣 427 兆元)的成長,而 2025 年則是AI 技術成熟與普及的關鍵時刻。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指出,AI甚至能精確掌握人類的需求,並以最有效的方式呈現資訊,使企業能夠投放個人化廣告,讓消費者更容易受到影響。
然而,AI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可能導致「大規模社會操控」。除了商業用途,政治團體或企業也可能利用AI來引導或影響大眾的決策。AI技術透過「大型語言模型」(LLMs)分析人們的對話模式與偏好,使其成為極為精準的行銷與影響工具,甚至可能被用來操縱資訊傳播,改變公眾意見。
AI在不同領域的應用與未來發展,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圖片來源:FREEPIK
隨著AI影響力的擴大,各國政府開始關注AI的管控問題,專家建議應制定AI相關的管理與倫理規範,確保技術不被濫用。此外,個人也應學會保護自身資訊安全,避免AI影響自己的選擇。企業則需承擔社會責任,確保AI技術用於改善生活,而非成為操控或剝削消費者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