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坐」、「不坐」—到底該不該保留博愛座?

學校:臺中市東區臺中國民小學
作者:李昀叡廖藝媃王藝晴
指導老師:許菱雅

摘要

近年來博愛座的設置經常因發生爭議而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許多人都有「它是專屬於老弱婦孺」的刻板印象,所以年輕人不應該坐;但實際上,博愛座的使用規則已逐漸與社會期待間產生落差,有些人甚至認為付相同的費用應該享有相同的權益,因此主張廢除。為了解博愛座的真正意義與更好的未來發展,我們研究了博愛座的歷史,並比較各個國家博愛座的規定與社會觀點。我們發現,各國博愛座的名稱與規範會受到文化影響而和臺灣不同。我們覺得博愛座應該保留,並建立更有彈性的使用規範,政府也應該加強宣導博愛座的正確觀念。

壹、博愛座吵什麼?

  閱讀國語課本一篇討論博愛座爭議的文章後,我們開始關注這個議題。除了分享彼此在生活中遇到的例子,我們也經常看到各種因為博愛座吵架的新聞,例如:有人會因為客滿而猶豫空著的博愛座能不能坐,也有人生理期來不舒服坐博愛座但卻被要求讓座。這讓我們好奇,博愛座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它有發揮實質的功效嗎?我們知道要用眼睛看出對方有沒有受傷、有沒有需要,其實不太容易,也懷疑沒有博愛座,這些爭議是否就真能消失。因此,我們決定進行深入的探究,希望找出博愛座存廢的解方,了解不同國家的做法,以期減少紛爭,為未來的政策改善提出建議。

貳、探究架構

  我們的探究架構分為三大部分。首先要知道博愛座是什麼?包含博愛座的由來、相關法規、設置場域和設置國家。接著,我們進一步探討博愛座的使用對象究竟是誰?現行法規中的使用對象是否有具體的法律條文定義。最後則透過參考博愛座在各國的使用情形,包含臺灣、歐美亞澳洲其他代表國家,試圖找到博愛座最適合的使用對象及方法,期望博愛座能發揮其最大效益。
一、探究子題
(一)博愛座的起源與改變
(二)博愛座該讓誰坐?
(三)各國怎麼做?—博愛座的異國風情

榮譽

「113年度柯華葳線上數位閱讀專題探究競賽」國小A組佳作

類別

113年度/國小

標籤

博愛座/讓座

轉載分享

二、探究架構圖

參、主要發現

一、博愛座是什麼?
  博愛座的概念,一開始主要是來自北歐,是為孕婦、病者、負傷者、老人和殘障人士所設的優先座位,具體的時間及發明者眾說紛紜,已不可考。多年來,博愛座陸續傳播至日本、韓國與臺灣等亞洲國家,並逐漸變成鼓勵年輕人讓座給老年人。臺灣命名為「博愛座」,其名與社會價值連結,使人覺得讓座是一種道德行為;與某些國家命名為「優先席」,強調原則性、使用順序上的意味,感覺不同。現今,世界各地部分國家設有類似博愛座的規定,而這些規定也往往因風土民情不同而有所調整。
  在臺灣,博愛座的設置是依照「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3條第3項規定,規定中明載,未提供對號座之大眾運輸工具,應規劃設置便於各類身心障礙者行動與使用之無障礙設施及設備,如:公車、捷運、台鐵無對號座的區間車和高鐵自由座,而且博愛座比率要高於總座位數百分之十五。大部分的博愛座會設於鄰近車門或出入口的地方,座位到門或出入口間之地板應平坦無障礙,和一般座椅會有顏色或外觀上明顯的區別,並視需要標示或播放提醒禮讓座位之警語。
  然而,主管機關衛福部於2024年6月28日公告身障權法修正案草案,未朝取消博愛座方向研擬,而是放寬建議乘坐對象,並改名為符合英文priority seats的「優先席」。
二、博愛座誰能坐?
  我國原來訂定博愛座的優先乘坐對象為「老弱婦孺」。通常「老」是指65歲以上的人;而「弱」是因生理或心理障礙有特殊需求,其權益受國家照顧的人;「婦」泛指生理性別為女性,尤其是身懷六甲的孕婦;「孺」則是12歲以下的孩童。為了方便辨別,臺北捷運有提供博愛識別貼紙、好孕胸章等給需要的旅客領取配戴。
  雖然《身心障礙者權益保護法》草案改為「身心障礙者及其他有實際需要者」就能優先乘坐博愛座,寬列能乘坐的對象規定,不過,不是每個需要座位的人,都能馬上從外觀上發現,或者配戴相關識別物品。
三、博愛座的異國風情
  不少國家設有類似博愛座的相關規定,我們整理幾個國家的實行方式來和我國比較參考。
  首先是臺灣,臺灣有關博愛座爭議的新聞和相關討論層出不窮,在公共政策網路倡議平台曾有人提案取消博愛座設置,獲得逾8000人附議;但經過專家、民團共同討論,認定應維持設置博愛座,但朝擴大優先乘坐對象研擬,並加強宣導「其實不論是否坐在博愛座上,若遇到有需要的人都應適時讓座」;畢竟,博愛座不是老弱婦孺的專屬座位,肉眼看不出的需求也是需求,任何乘客只要有需要皆能公平使用,包含受生理期所苦的學生、有隱疾的青少年、體力透支的上班族等。
  再來是鄰近我們的其他亞洲國家—南韓和日本。南韓使用的名稱為「長者席」,是一個相當重視長幼有序的國家,即使客滿也不會坐長者席,而且不讓座給長者是會被訓斥的;另外,光州地鐵有試行博愛座紫外線感測器措施,民眾坐上孕婦博愛座後,會自動語音廣播「如果沒有懷孕請讓座」,提醒乘客將位置留給孕婦。日本則是「以禮為重,不喜歡造成他人的困擾」的國家,多數長者其實並不喜歡被視為需要座位的「老人」,因此讓座常會被婉拒,大部分地區命名為優先席,少數地方名稱不同,如北海道札幌地鐵是使用「專用席」的字眼,座位專供長者和傷患人士。
  而在博愛座概念發源的歐洲,則有不同的讓座文化。像是「注重個人」的德國就沒有博愛座,外出的人就表示知道自己可以自由行動,會為自己負責,不會給他人添麻煩,如果真的有需求就直接告知坐著的乘客。而英國的優先席是給「任何有需要的人」,無特定人群,座位附近會標示「並非所有的障礙都是可見的(Not all disabilities are visible.)」。法國原本也是讓老弱婦孺優先坐,但考量當事人的自尊,和專家建議「保持直立可以維持體型,常坐反而會加速惡化健康」,有訂定明確的讓座順序。
  最後是美國和澳洲。美國的公車有專屬身障人士的座位,根據美國運輸部官網所示,有身障人士上車時,司機有權要求坐在博愛座上的一般民眾讓座;但會出門搭公車的長者,多數自認身體康健,若是有人起身讓座,反而可能被誤會有歧視的意味。澳洲的博愛座跟我國比較像,優先讓給有需要的人,若有需求者尚未出現,就只是個普通座位,有需要的人出現時再讓位即可。
  綜合比較以上各國,我們發現普通人能不能坐博愛座,以及如何讓座,不單在臺灣意見兩極,其他國家也有類似論戰。香港和南韓大家不敢坐,形成資源浪費;歐洲和非洲比較沒有博愛座觀念;其他西方國家不會刻意避開優先席,有需要就坐或者開口。讓座文化受到文化、風土民情和時代觀念等影響很大,沒有最正確的,只有最適合的作法。
表 3-1 各國博愛座名稱及使用情形
國家 博愛座名稱 博愛座使用情形
臺灣 博愛座(完稿前尚未修改名稱) 不取消,除了老弱婦孺,擴大優先乘坐對象
美國 博愛座 有需求的人直接跟司機說
澳洲 博愛座 需求者未出現時就是個普通座位,有需要的人出現時再讓位即可
法國 博愛座 榮民、盲人、傷殘者、孕婦、帶有卡片表明難以站立的人、75歲以上的人可以使用
德國 博愛座 無「讓座文化」,有需求就算不是博愛座也會直接開口告知
南韓 長者席 重視長幼有序,即使客滿也不會坐博愛座,不讓座更是會被訓斥
日本 優先席
專用席(札幌)
使用對象主要是老、弱、身障者、孕婦、孺及負傷者,但大部分人不喜歡造成他人的困擾

肆、結論

一、 讓座文化有彈性,好上加好
   透過這次的研究,我們發現,博愛座的問題不在存廢,而在如何更新大眾的觀念。我們覺得,博愛座應該被保留下來,而且支持使用對象不只有老弱婦孺,應該包含任何真正有需要的人。同時,在無人需要時,也不用刻意保留,應該開放給大家乘坐。我們不支持全面撤掉博愛座,因為這可能導致願意讓座的人依然會讓座,但不願意讓座的人故意視而不見,造成真正有需求者的困境。因此,博愛座的存在,仍有一定的提醒與引導功能。
   然而,目前臺灣的規範仍有模糊之處,我們認為,需要對博愛座的使用對象有更好的說明,並建立更明確的方式,判斷哪些是有需要的人(例如科技輔助智慧識別),而不是靠社會壓力來決定「誰該讓座」。當然,這樣的觀念也需要多多向大家宣導,讓博愛座的真正意義可以被普遍理解,實踐更有彈性且溫暖的讓座文化。
二、有趣的讓座文化
   了解我國和他國博愛座的命名、法規和使用對象等之後,我們發現不同國家的博愛座存在有不同的規定,且名稱也不盡相同,讓座文化會因為民情、文化和時代背景而不同,相關法規也會跟著修改。我們也發現,無論國內外,博愛座的爭議,長期以來都是熱門的公共議題。這讓我們了解,法規應該與時俱進,視文化多元性與時代需求調整,才能避免造成社會紛擾。臺灣博愛座爭議的核心,在於除了老弱婦孺外,許多有需求者因受道德壓力而不敢使用博愛座,或使用時遭到譴責,現行法規將博愛座調整為優先席的措施是否能解決爭議,有待後續的觀察。
三、 未來我們還想研究……
   知識的價值在於實踐。組員們未來想以目前探究所得的知識為起點,做更深入詳細的調查。像是進一步對我國不同區域各年齡層的民眾進行抽樣問卷調查或進行訪問等,如此便有機會做資料的補充與交叉檢核。假如能了解更多,就有機會找出問題所在,提供較適切的讓座宣導教育,或針對博愛座的問題思考出更適合的使用方法。

伍、參考資料

  1. 法律白話文運動(2023/9/24):博愛座法律其實有規定?
  2. 台灣讓座文化興盛 重新思索博愛座的「美意」
  3.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2020-02-20):臺北捷運是否每節車廂皆有設置博愛座?
  4. 新住民全球新聞網(2023-10-03):禮讓座位爭議 各國讓座文化民情也大不相同
  5. 聯合新聞網(2023-09-24):台灣人為博愛座吵翻天 各國讓座文化又如何?
  6. 換日線(2023-09-28):台灣「博愛座」、倫敦「優先席」:從讓位規範與命名邏輯,反思文化差異
  7. 換日線(2023-09-27):在禮貌第一的日本,許多人反而「不讓座」?--我的「博愛座」現場觀察
  8. 華視(2023-09-21):博愛座占用與禮讓 各國國情大不同
  9. 聯合新聞網(2023-09-21):李昂掀起博愛座存廢論戰 衛福部回應了:放寬對象但不取消
  10. 全國法規資料庫(2021-01-20):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11. 教育百科(2019-09-30):老弱婦孺
  12.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2023-09-30):臺北捷運持續宣導關懷禮讓 呼籲旅客發揮同理心協助他人
  13. 臺中捷運股份有限公司(2020-04-11):全台「中運量捷運」最寬敞車廂亮相 中捷力拚年底前通車
  14. 高雄捷運股份有限公司(2019-11-06):高雄捷運是否該於車廂內加強宣導禮讓博愛座座位予老弱婦孺?
  15. 高雄捷運股份有限公司(2022-05-10):可否於捷運車廂中加裝車門開啟方向指示燈?及博愛座之明顯標示?
  16.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2019-10-14):全面開罰嚴懲大眾運輸工具讓座魔人
  17. 博愛座讓不讓座吵翻天!台灣博愛座爭議頻傳 各國讓座文化又是如何(2023-09-22):博愛座讓不讓座吵翻天!台灣博愛座爭議頻傳 各國讓座文化又是如何
  18. 關鍵評論(2023-09-26):巴黎地鐵也有博愛座,但他們的讓座規則和台灣不一樣,李昂可能排不進前八強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