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主要發現
一、原來,衛生紙假新聞是這樣來的!
到目前為止,伴隨著不同社會事件,臺灣在2018和2020年發生過不同類的衛生紙假新聞事件。2018年,配合國際紙價上漲的訊息,便有公司「宣稱」衛生紙價格將大幅上漲,進而引發「衛生紙之亂」。2020年,配合疫情期間實施的口罩實名制,便有人謠傳口罩原料與衛生紙相同,原料被製成口罩,衛生紙將缺貨,進而引發「衛生紙之亂2.0」。
從表3-1可知,發布衛生紙假新聞的人有公司行號,也有個人,大部分與衛生紙產業有關,他們的目的可能是想增加業績,或者只是因為知識不足而誤傳。由於假新聞本身的成本低,但查核它的成本高,又因為衛生紙無代替品,所以比較容易引發擔心和相信,也就是說「相信假新聞」的成本低,這也是為何不容易消滅衛生紙假新聞的原因。
表 3-1 2018、2020 衛生紙假新聞比較表
事件 |
2018 年--衛生紙之亂 |
2020 年--衛生紙之亂 2.0 |
製造者 |
某知名量販店 |
某衛生紙承銷人員 |
起因 |
配合國際紙價上漲的訊息 |
配合口罩實名制 |
種類 |
價格上發揮 |
產量上的發揮 |
二、天啊,衛生紙假新聞一直跑……
這些衛生紙假新聞通常藉由多元的媒介傳播,包含:傳統媒體和Line、FB、 Email等方式,以及假新聞最大宗的來源—內容農場,它會用各種合法或非法的方式取得高網路流量,以獲得網路廣告等商業利益,因此容易產生大量且品質不穩定的網路文章。「衛生紙之亂」就是量販店業者不當行銷,利用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軟體發送「衛生紙確定大漲30%」的新聞稿給媒體,加上媒體報導造謠漲價所造成;而「衛生紙之亂2.0」則是個人在Line傳銷群組發文,傳送「衛生紙原料被拿去做口罩」的錯誤資訊所衍生的事件。
因為衛生紙假新聞會激起負面的情緒,沒時間求證的民眾在分不清楚真假的情況下,因為怕買不到或買到比較貴的衛生紙,便容易理智降低而轉發,讓假新聞的傳播速度至少比實情快6倍,你我同時也成為傳遞假訊息的強大推手。尤其每天必需使用的衛生紙沒有現成的替代品,容易引發恐慌,相關新聞炒作起來就更是沸沸揚揚。根據統計,衛生紙假新聞在封閉式社群中擴散不到3天的時間,網路留言量便從每日平均約30筆竄升到超過1500筆的高峰。
此外,假訊息的形式會不斷改變,即使已經被證實是假的訊息,還是有可能用不同的語言,從不同的管道,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地區被傳播。衛生紙假新聞源自臺灣,再經由傳播影響其他國家,就是最佳例證。當人們點擊衛生紙假新聞時,網路會根據演算法把相關新聞和資訊主動顯示在頁面,使不斷接觸到相同論點的刻板印象就形成了。人類對最先看到的消息印象最深刻也最信任,就容易忽略或不願意在認知上接受澄清的資訊。綜合上述,衛生紙假新聞的傳播路徑如圖3-1所示。
就我們自己的經驗而言,每一位組員在進行專題探究之前都聽過衛生紙假新聞事件,但只有一個人曾經實際在媽媽的手機上看到假訊息,其他三人是從電視新聞得知宣導資訊,一開始就了解這是一樁假新聞事件。或許因為我們是小學生,比較少有機會使用Line、FB、 Email等媒體,就比較少有機會看到衛生紙假新聞。
圖 3-1 衛生紙假新聞的傳播路徑
三、你看!衛生紙假新聞幹了什麼好事?
探究衛生紙假新聞造成的影響後,我們發現:衛生紙假新聞不只是讓誰受益、讓誰虧損,也不只有單方面的影響,而是會引發複雜的連動關係,如圖3-2。
圖 3-2 衛生紙假新聞造成的影響
一開始,衛生紙假新聞由各種管道直接影響人民,造成心理上的恐慌,使不清楚實情的人做不必要的採購,導致社會出現亂象,甚至需要的人買不到。為了節省價差而大量購買衛生紙的民眾,要找儲存空間,也耗費時間,沒省多少錢還吃虧。2018年衛生紙之亂時,有組員的媽媽在接到紙漿價格要上漲的消息,就馬上去買家裡需要的衛生紙;也有組員的家人不僅大量搶購,還一再提醒全家人要節省使用,她在逛7-11、好市多等賣場時,的確看到衛生紙的貨架上空空如也。2020年時,因為有過往的經驗,也因為組員們的家人知道口罩和衛生紙的原物料不同,所以沒有被假新聞矇騙,也沒有特別理會。
接著,為了維護社會秩序,政府會介入處理,而處理的方法會影響社會觀感及國際評價。從表3-2可知,行政單位在發生衛生紙之亂時,做出「不會立即漲價」的保證,反倒使民眾更相信衛生紙會大漲,在負面情緒的驅使下瘋狂搶購,造成衛生紙大缺貨,也成為「全球趣聞」,沒有達成安定社會的目標。然而,衛生紙之亂 2.0時,政府官員製作幽默風趣的文宣,利用各種媒體推送,便成功反制了搶購衛生紙的熱潮,不僅民眾覺得「接地氣」,也獲得日本的青睞。
表 3-2 假新聞對政府的影響
事件 |
2018 年--衛生紙之亂 |
2020 年--衛生紙之亂 2.0 |
政府處理方法與民眾反應 |
行政院消保處保證在三月中前不會漲,導致消費者為了在漲價之前購買所以搶購,結果衛生紙大缺貨。 |
政府官員利用臉書、媒體或網路文宣等方式,在第一時間澄清, 也針對「衛生紙假訊息」製作幽默有趣的宣傳,成功反制搶購衛生紙的情況。 |
人民對政府的觀感 |
政府處理後,民眾更相信衛生紙會漲價,新聞媒體持續報導,有些政治人物也持續批評政府,造成負面影響。 |
民眾認為政府此舉親民又有效。 |
國際間對臺灣的觀感 |
衛生紙搶購事件成為國際媒體關注的焦點,加拿大多倫多星報列為「本週全球趣聞」,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則認為臺灣面對問題時雖然反應快速,但「衛生紙將漲價」的報導全球十分少見。 |
疫情期間,同樣發生「衛生紙之亂」的日本朝日電視臺主播以「咱只有一粒卡臣」貼圖推文為例,介紹臺灣如何以幽默的手法教導民眾判別不實謠言,呼籲日本應向臺灣學習。 |
至於產業界,則出現我們意料之外的結果。原本以為衛生紙銷售量突然暴增,業者勢必賺大錢,但因為主管機關看得很緊,沒有大幅漲價,所以衛生紙業者的獲利並沒有因為假新聞而暴衝。然而,由於免治馬桶可以將一個人每天的用紙量降低至 1-2 張,平均節省約五至八成,在民眾想減少衛生紙用量,且衛浴設備業者藉機大力推銷的同時,反而是免治馬桶業者大賺。
最後,發布者究竟有沒有達到製造衛生紙假新聞的目的呢?根據所蒐集的資料,答案是:法律責任會回到發布者身上,得不償失。衛生紙之亂的始作俑者並未達成目的,反而是以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5條,罰款新臺幣350萬元,且提行政訴訟抗罰敗訴;而衛生紙之亂2.0的元兇也在第一時間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散佈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者」報請法院裁處。也就是說,發布假新聞者必須承擔自己行為的法律責任。
四、假新聞來了!怎麼辦?
既然假新聞威力那麼強,那麼從「接收資訊到預防假新聞再發生」的面對方式就更顯重要。首先,接收訊息時,先停一秒,思考它的合理性,判斷內容是否過於誇張,再想一想這則訊息的來源及出處,就可能避開陷阱。我們也可以透過各管道查核事實,如:臺灣事實查核中心、MyGoPen、LINE 官方帳號等,或請教身邊的專家學者。
查證之後,如果是真的訊息,就可以計畫進一步的作為;如果訊息是假的,身為民眾的我們要杜絕謠言、避免製造更大的恐慌,不確定的訊息就不要轉傳,即便只是「好意提醒」也不宜,另外,也可以勇於承擔社會公民責任,主動向相關單位投訴。政府則可以製作親民又有趣的文宣,如圖3-3,用幽默有效的方法提醒大家不要受騙上當。除此之外,增加免費查核方式、設立查核假新聞的專職機構、制定相關法律並加強執法等,都可以達到防範未然的效果。
圖 3-3 政府針對衛生紙假新聞製作幽默風趣的文宣
(圖取自蘇貞昌臉書)
雖然我們只是小學生,但是如果能養成看到訊息時冷靜、思考、分析、查核,善於查證及不亂轉傳的好習慣,就能發揮「改變,先從自己做起」的力量,改善當前的問題,也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對抗假新聞。
肆、結論
一、從大海撈「真」到撈「珍」
假訊息在現代社會無所不在,而衛生紙這種民生物資的假新聞對社會的影響更是重大,如何在有如大海般浩瀚的訊息中,大海撈「真」,以及預防更多假訊息的創造與傳播擴散,便成了重點。
首先,研究衛生紙假新聞的背景時發現:為了獲利或知識不足,便有公司或個人配合不同時事,發布各式各樣低成本的衛生紙假新聞。如:2018 年的「衛生紙之亂」,便是有公司為了獲利引發;2020 年的「衛生紙之亂 2.0」則是因有人知識不足而誤發。
其次,研究衛生紙假新聞傳播的過程時了解到:透過內容農場和其它媒體或網站,假新聞會從封閉社群轉向開放社群並擴散(就臺灣而言,以FB、Line、YouTube為主要社群平台),並引起接收者的各種負面情緒反應,沒求證者便可能轉發,途中訊息形式會被改變並傳播,因此不易阻擋,傳播速度也比真新聞更快至少6倍。瀏覽衛生紙假新聞時,網路顯示相關資訊,使接觸者得到雷同論點,刻板印象也就導致接觸者容易忽略或不願接受真實資訊。
接著,我們研究衛生紙假新聞造成的影響時發現:衛生紙假新聞勢必造成社會負擔,並引發複雜的連鎖效應,對人民、政府、產業、發布者本身都造成影響。其中政府扮演重要角色,政府處理得好便能壓低負面的影響,甚至借力使力讓眾多產業受益;但若處理不佳,便有可能雪上加霜,使社會大亂,損傷國際形象。
最後, 研究如何面對衛生紙假新聞時得出:衛生紙假新聞雖強大,但若在接收訊息時先思考,有疑問時查證,增設查核平台,就有辦法遏止衛生紙假新聞,甚至其他種類的假新聞。若能在假新聞發生前有效預防、發生時處理合宜,不只能減少假新聞的創造,還能在爆發時有效抑制擴散。
我們的研究揭開衛生紙假新聞的祕密,也歸納出識破假新聞的方法,如圖4-1。這個步驟不僅能夠搞定衛生紙的假新聞,同時也能運用相同原理,透過這個方法找出事實,以便面對、處理各式假新聞,改善「眼見為憑」的迷思。另外,我們以誇張的手法製作了一份「衛生紙假新聞」文宣,如圖4-2,用假新聞打擊假新聞,喚醒人們「眼見不一定為憑」的警覺。
人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都數以萬計,如果能適切的辨識、過濾、查核訊息,大海撈「珍」,就能在大量訊息中找到如珍珠般珍貴的資訊,助我們一臂之力。
圖 4-1 識破假新聞的方法
圖 4-2 製作誇張的衛生紙假新聞文宣,提醒「眼見不能為憑」。
二、未來我們還想研究……
我們從這次線上數位閱讀專題探究得知,衛生紙假新聞不只發生在臺灣,也發生在其他國家,不僅如此,各式各樣的假新聞層出不窮,防不勝防,已成為當前全球關心的議題。因此,組員們未來想以目前探究所得的知識為起點,做更深入、詳細的分析。例如:我們很好奇,當一群人接觸到一則訊息時,會產生哪些反應?是全然相信?亦或抱持懷疑的態度?各有多少比例呢?接著,我們想知道,人們看到訊息時的反應與他們的年齡、性別、學歷、職業等背景是否有關連?是否有差異?若以線上數位閱讀所學的資訊為基礎,再進一步對不同區域的民眾進行訪問或抽樣調查,便有機會做資料的交叉檢核與補充。假如能了解更多,就有機會找出問題所在,提供較適切的預防宣導教育,或針對假新聞的問題思考出更適切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