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主要發現
一、咦?什麼是TikTok?吸引年輕族群的原因是什麼?
在日本,有一位長相眉清目秀的女孩Hinata因「手勢舞」而爆紅。她每次都會挑選不同的服裝,並畫上淡妝,運用了簡單的動作來表達一首歌。短短一年間粉絲數已經突破250萬人,獲得了130萬個讚,是國小學童憧憬的「TikTok」網紅。
圖片來源:香港01 https://reurl.cc/xGR8ve
什麼是TikTok?為什麼12歲的女孩就能輕易使用?為什麼只是簡單的動作就會吸引粉絲變成網紅?
TikTok(於2017年5月上線)其實是中國「抖音」的國際版,但分屬不同網路及營運團隊。「TikTok」?唸起來像「滴答」!沒錯,根據TikTok官方所說:「TikTok是時鐘的滴答聲,代表這個平台的影片很短。」它是一款短影音應用程式,影片大多不會超過60秒,這樣能夠短時間看完一部影片,抓住使用者的注意力。而製作影片時,程式提供了海量般的音樂、專業的特效,甚至還有自己出專門的剪輯軟體給TikToker(意指玩TikTok的人)們,讓做、看影片變得更加有趣無乏。上傳影片後,TikTok的強大演算法會幫你向其他用戶推廣你的影片,若恰巧對了用戶口味,還有機率能一夕爆紅呢!
知乎平台(2021)〈你需要了解的10個TikTok統計數據〉文中,提到現在TikTok的下載量已達20億次,其中16到24歲以下的用戶占比還高達41%!那年輕人為什麼會被TikTok吸引呢?
依據侯智薰(2018年9月13日)的說法:年輕人想要時尚,TikTok裡有很多火紅、流行的音樂(跟大眾類似可得安全感);想要做自己,TikTok的 UGC (User Generate Content)模式:自己就是內容的生產者,可以拍出些微的變化;想交到好友或獲取知名度,TikTok有演算法及關注功能正好滿足這些要求。TikTok完全對到點,其中的「迷因」(meme)設計更是吸引年輕族群的關鍵因素。
TikTok影片看似經不起邏輯分析的無聊遊戲之作,但經過無數次曝光,就會開始出現公式,成為不同型式的「迷因」,這些迷因常被稱為「挑戰」。它提供一體適用的結構,讓任何人都可以參與(馬修‧布倫南,2021)。年輕人只要經由模仿,加上一點點變化就感覺好像可以「做自己」!
TikTok使用簡單、方便,又有特殊的迷因,滿足了年輕人的需求,卻引發了爭議,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二、TikTok的安全疑慮是什麼?
雖然TikTok(國際版)和抖音(中國國內版)的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說,這兩家公司數據互不相通,但是多個國家仍懷疑TikTok會把收集到的資訊透露給中國,有些國家甚至開罰或直接下架APP。例如:2019年2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指控TikTok非法蒐集兒童個資,侵犯美國《兒童在線隱私保護法》,對TikTok開罰570萬美元,並命令銷毀未滿13歲用戶個資;2020年6月,印度以國家安全和私隱疑慮為由,禁止民眾使用TikTok和其它58種中國手機應用程式;2020年7月韓國廣播通信委員會認為TikTok違法蒐集未滿14歲兒童個資,還有2021年4月,英國指控TikTok在沒有足夠的安全措施、透明度、監護人同意或合法利益的情況下處理青少年數據,違反了英國和歐盟的數據保護法。(BBC,2020;中央通訊社,2020;美國之音,2021)
其實,不只TikTok有安全疑慮,Fackbook、IG也曾發生個資被竊取的情形。(數位時代,2018)我們試著在Common Sense資安平台比較各社群APP的安全程度(隱私評估),結果如下(百分比愈高,表示隱私程度愈高):TikTok 60%;IG 54%」;Facebook 47%。全部都有隱私外洩的顧慮,而TikTok卻相對之下較好,當然也有可能與TikTok後來更新安全條款有關(後面會詳述)。
3C對青少年造成的影響不容贅述,但因為TikTok的使用,年輕族群是最大的佔比,所以筆者試著從TikTok特殊的功能去推論可能造成的身心影響,提升使用者的警覺心。整理如表1。
表1. TikTok功能與身心影響的可能連結
TikTok的功能 |
產生的效應 |
可能造成的身心影響 |
為你推薦(特殊演算技術)、簡易使用介面迷因設計 |
1.強大演算法可針對用戶有興趣的內容不斷的推播,使其愛不釋手。2.簡易介面,無痛上手。TikTok曾有許多爆紅影片吸引很多人跟風模仿,其中有些是惡作劇的危險性動作,去年TikTok曾瘋傳「3人跳挑戰」,就造成很多人受傷甚至死亡
|
使用上癮,造成小孩不聽管教,受傷甚至死亡。 |
關注 |
只要在TikTok互相關注即可傳訊聊天。 |
跟陌生人接觸而被誘拐或詐騙、洩露出個資等等,甚至可能被陌生人約出去碰面。 |
1.0 版本的 TikTok 審核機制(現在已升級2.0版) |
主要的標籤是「推薦」和「不推薦」,未能有效篩選不當影片 |
兒童的價值觀或心理創傷 |
影片合拍、拼貼、私訊、留言等功能 |
想嘲諷某影片,就和那影片合拍;或留下不雅損人的言語 |
霸凌 |
根據上面的資訊,我們可以得知TikTok不論是在資訊安全方面或是內容設計,都有可能會對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造成不當的影響。雖然近年TikTok表示針對這些問題有提出改善方案,但也許成為聰明的3C使用者,才可以真正避免安全疑慮的傷害。
三、TikTok這些安全疑慮解決了嗎?
2019年2月起,陸續發生各國針對安全疑慮對TikTok質疑、下架、訴訟等事件。面對這些質疑,TiTok公司採取開誠布公的姿態面對:先在2020年3月宣布在加州洛杉磯辦公室內開設全球第一家「透明度中心」(Transparency Center),為媒體及數據隱私、內容審核專家提供導覽參觀,讓大眾直接全面了解 TikTok 內容審核。(品玩,2020) 2021年1月,在官網的帳號隱私設定下,增設「18歲以下使用者適用的隱私設定」,還特別說明增設目的:「限制年輕使用者對部分功能的存取權 (包括私訊、TikTok 直播和禮物),體現我們為所有使用者提供積極、安全且適合年齡之體驗的持續承諾。」整理如表2:
表2. TikTok面對安全疑慮的改善措施
日期 |
改善措施 |
可以解決的安全疑慮 |
2020/3 |
開設全球第一家「透明度中心」(Transparency Center) 開放參觀:內容審核系統升級到 2.0 版,標籤多樣性,除了推不推薦,還有「兒童色情」、「裸露」、「性」、「仇恨言論」、「宣揚暴力」、「宣揚恐怖主義」等。 |
色情、暴力等不當的影片 |
2020/11/18 |
TikTok加強隱私保護「家庭安全配對」(讓家長能綁定自己與孩子帳號,自訂家庭成員的TikTok內容及隱私設定)功能再更新:(1)提供一系列的數位安全影片 (2) 推出了 4 項功能更新,包含「搜尋管理」、「留言管理」、「帳號能見度」及「按讚的影片」。 |
所有可能的疑慮 |
2021/1 |
增修「18歲以下使用者適用的隱私設定」,14~16歲以下有很多功能關閉,但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開啓:
(1)帳號被預設為隱私 (2)帳號推薦給他人的功能關閉 (3)不允許別人下載你的影片 (3)不可以跟別人的影片合拍或拍貼 (4)別人不能對你的影片評論。
|
霸凌、被陌生人關注 |
2021/5/18 |
致力打造 13 歲及以上用戶的創作環境:(1) 要求新註冊用戶填寫完整出生年月日而非點擊預設的最低年齡 (2) 識別潛在未達年齡門檻的用戶。當我們的安全團隊判定某帳號可能屬未達年齡門檻用戶時,該帳號將被停用。 |
謊報年齡註冊帳號 |
2021/8/12 |
TikTok 為青少年提供更完整的安全與隱私保障:更新(1)私訊隱私設定 (2)少年專區、防霸凌指南 (3) TikTok也將進一步縮減青少年用戶接收推播通知的時段,13 到 15 歲與 16 到 17 歲的用戶分別會在晚上 9 點和 10 點後暫停收到推播通知。 |
霸凌、健康 |
2021/8/13 |
全新 TikTok 安全中心為家庭打造完整安全資源:TikTok 的目標是讓家長能夠輕鬆了解 TikTok 如何運作,推出「監護人指南」和「家庭安全配對」(如前列所述) |
所有可能的疑慮 |
從表2可以看出 ,TikTok全力重新打造一個沒有安全疑慮的平台,甚至要求家長進來一起守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其實,其他常用的社群平台,也都有相關的隱私、安全設定政策(表3)。除此之外,這些平台的帳號申請年齡都高於13歲,但其實很多國小學童會謊報年齡來申請的,這代表大家對於網路的風險並沒有很注重,也許藉由對TikToK的探討,能喚起家長對孩子使用網路的警覺心。
表3 社群平台隱私、安全政策列表
應用程式 |
隱私、安全政策 |
YouTube |
檢舉影片、開啟嚴格篩選模式、設定受監督模式、或使用Youtube Kids(為小朋友設計的YouTube) |
Instagram |
可設定不公開帳號、移除粉絲、設定雙重驗證、安全檢查、封鎖不當廣告、將未成年用戶默認為私人帳戶,讓陌生人不容易找到未成年帳戶,自動找尋可疑帳戶。 |
Facebook |
設定雙重認證以及不明登入警告、檢舉假帳號、使用安全加密連線、新增安全性金鑰、開啟安全性設定。 |
儘管TikTok和其他社群平台做了周全的安全、隱私設定,但若使用者沒有網路世界的資安意識或者明知故犯未遵守年齡的分級制度,又沒有家長的陪同使用,再如何詳實的規範,也無法解決使用上可能造成的安全疑慮。因此,認識社群平台的安全、隱私設定功能,理解可能的風險,做個聰明的3C使用者,理智不跟風,網路世界就會相對安全喔!
肆、結論
一、「抖」出原「音」,變奏不變調
TikTok提供的專業特效及音樂,讓默默無名的人都有機會成為令學生們憧憬的網紅,它抓住年輕人想要的時尚風格及獨特性,可透過TikTok結交好友或是提高知名度,能表達自我又能得到注目,完全對到年輕人的胃口。再透過TikTok的迷因設計,讓大家跟風模仿再加上自我的創新去展現,真的是讓人不上癮也難!但這令人著迷的TikTok背後,也隱藏著危機!
許多國家曾經針對TikTok不當收集用戶資料的問題提出控訴及抵制,甚至TikTok本身並未對上傳的影片內容進行嚴謹的審核,導致青少年跟風模仿而造成傷亡,在APP透過互相關注即可跟陌生人聯繫,這其中可能隱藏的危機令人擔憂。
然而,TikTok並非無視這些國家提出的質疑,它已在安全和隱私政策中增加很多設定與提醒甚至推出「家庭安全配對」,而其他社群平台也有類似作為,可見大眾對於青少年網路安全議題也越來越加重視。但,若使用者沒有網路資安意識,非理性的跟風模仿,幫你準備好的救生圈你不套上,也難保你能安全上岸!
「抖」出原「音」,變奏不變調:瞭解TikTok,聰明使用,就能發揮創意享受樂趣。網路世界如此精彩、誘人,我們應小心謹慎,才不會掉入「陷阱」。
二、適用範圍及其限制
TikTok和「抖音」不同,雖然他們的母公司都是中國的字節跳動,但「抖音」是中國國內公司,TikTok是布局海外市場,與「抖音」各自運作,也就是TikTok與抖音的使用者不能互相關注,看不到彼此的視頻。所以本文中提到的TikTok的安全、隱私政策一律不適用「抖音」喔!
另外,國防產業所劉姝廷政策分析員(2020年)提及:雖然TikTok刻意展現自由開放的國際品牌形象,但在非常時期,恐將被中國用以傳播特定內容,成為有力的網路威脅。這方面潛在的安全風險我們也是要有所警覺的。即,TikTok上娛樂與政治性內容的界線日漸模糊,但這議題較複雜,對我們來說較難理解,所以未列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