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主要發現
一、螢火蟲幼蟲不只長在水中!
臺灣地區螢火蟲依照牠們的幼蟲的生長環境可分為三類,為水生螢火蟲、半水生螢火蟲、陸生螢火蟲,總括來說,螢火蟲必需生長在長期有水的水中,或水邊,或者是潮潤的山林中。
二、螢火蟲幼蟲是肉食主義者!
水生螢火蟲和半水生螢火蟲幼蟲採取集體進食,喜歡吃螺、貝類,但有時也會吃其他生物的屍體,如蝌蚪、蛙類、蚯蚓……等;陸生螢火蟲幼蟲則喜歡吃小蝸牛、蛞蝓、蚯蚓……等。
三、螢火蟲也有抗敵妙招!
螢火蟲除了壽命到自然死亡外,還有很多意外死亡的機會,可能是螢火蟲卵遭到寄生、也可能是幼蟲遭到寄生,或被紅娘華、水蠆吃掉,還可能掉入蜘蛛的陷阱中。但螢火蟲對抗天敵有很多妙招,例如:分泌不好聞的氣味,或讓敵人咬下後不好吃又吐出來,這些方法都不行就來個裝死,以下整理了螢火蟲的抗敵妙招,如下表。
四、封閉的生態池會造成螢火蟲滅絕!
我們原本以為只要生態池水質很乾淨,螢火蟲有食物可覓食,螢火蟲就會永久的住下來,經過我們收集國內外復育水生螢火蟲例子。發現造成螢火蟲滅絕的原因有生態池欠缺維護造成水質惡化,生態池不與外界地域相連、以及近親繁殖造成幼蟲不健全。
成功復育水生螢火蟲方法有以下重點,都以螢火蟲適宜的生長環境為考量,例如:整頓水源、改善排水系統,棲地回歸自然狀態,基地牛踏層踩踏出「螢火蟲生態水路」,考慮「空氣對流」、「水的散熱」的生態都市設計,讓螢火蟲能與人類共存。
肆、結論
一、將棲地營造好
要長期讓螢火蟲住下來,必需先將棲地營造好,如果是水生螢火蟲要以自然工法來建造生態池;陸生、半水生螢火蟲則必須要有源源不絕的水源如地下水或溪溝。如果是都市公園要復育螢火蟲必須將公園營造成螢火蟲的棲地,而且要有水路與外界地域相連的;在設計城市大樓時,要考慮散熱效應並且把周邊的綠地、水路一起全盤設計,都市也能成為螢火蟲飛翔的廊道與暢通的乾淨水路,不然每個小區域的螢火蟲會造成近親交配,產生的後代可能基因不健全,無法適應環境,最後終於消失。
東山國小以牛踏層方式建造了三個生態池
照片來源:東山國小家長
二、對未來探究的期許……
經過這次專題探究,我們提出未來如果要進行螢火蟲保育或復育的看法:
- 如果要復育螢火蟲,應該選擇本地曾居住的螢火蟲種類來復育
- 復育同時要從改善環境開始,如果改造一個地方,要等生態穩定了,再將復育的生物放入。
- 不要用人的角度去思考環境,要找出人與大自然生物和平共處的方式,例如:
- 實施生態分區管理:螢火蟲棲地和人類常活動地區要有所區分,互不干擾但又互相依賴。
- 適度種一些樹來遮蔽路燈或房屋的燈
- 採取綠建築方式,注重通風,不讓建築物造成附近的氣溫上升。
- 給螢火蟲一個乾淨的水路系統,排污水和排雨水的水溝要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