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主要發現
一、人人都搶購電動車?好處在哪裡?
2022年的5月,Toyota推出了新型的電動車,開賣後三小時內賣了1500台,到底電動車的好處在哪裡呢?電動車可以有效的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且馬達的發動速度較於燃油車也較快,減少了許多多餘的耗能,讓能源轉換率更為優秀。在電動車的充電上,價格比起燃油車便宜,養護價格上也是一樣的結果,電動車比燃油車便宜很多。加上電動車的許多貴重金屬是可以取出後再使用的,相較於燃油車也更環保,比燃油車可重複使用的東西多。
二、 臺灣電動車的推行與製造比不過國外?
臺灣目前自己研發的電動車大部分還是在機車的研發,汽車在世界上還沒有大量的受眾。但國外的電動車廠商已經在各國有不錯的成績,在全世界的總汽車輛中達到 9%。在各國電動車所占比例增加的過程,臺灣的電動車只佔了0.14%,今年(2022年)賣出的比例也只佔 1.5%,和全球的賣出比例 8.2%也差了 5 倍。臺灣的電動車發展還沒有很完全,還需要許多努力。
三、臺灣的措施和補助大幅落後?
我們發現臺灣和國外政府及企業對電動車都有補助:德國將電動車購車補助從3,000歐元增至6,000歐元;法國提供7,000歐元補助;西班牙則投入5.5億歐元鼓勵汰舊換新;義大利也提供每輛3,500歐元的舊換新獎勵。各國都提出了不小的補助,反觀臺灣只有臺北市有提供新購及汰舊換新的補助,臺灣企業台塑也有補助員工換購電動機車。但也僅限電動機車,並沒有電動車的補助,然而單看電動機車的補助,國內與國外補助的金額也相差太大,國內購置電動車的意願也會因此而降低。
四、電動車在臺灣完全不合適?
載具電動化會暴增 286 億度用電,臺灣電力供應不穩,儲能設備與需量反應都明顯不足,臺灣的 110V 老舊電力系統也可能無法承受通電高壓。而且全臺灣的公用充電樁不到 3000 支,臺灣的公寓居住型態也不大會有多餘的空間架設充電樁。很容易就會有無電可充的問題,尤其是除了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的其他縣市,公用充電樁都不到 80 支。更何況目前中型電動車平均價格約台幣 113 萬元,而同級燃油車的平均價格則是約台幣 63 萬元。雖然論長期效益電動車確實比燃油車實惠,但是入手價錢頗高。而以美元匯率來看,美國 2021 年平均年薪有 1,578,535 新台幣,臺灣則是 656,000 新台幣,兩者相差甚大,購置電動車意願也會隨之降低。
五、如何將電動車推入臺灣?
電動汽車無法在臺灣順利發展,除了價錢問題外,充電的效率與便利性更是一大問題,在價格的部分最主要的就是政府的相關補助,而在充電的部分,不僅要增加充電樁數量、改善電力供應,更需要政府訂定相關措施來維護電動車主的權益,提升民眾跨進電動汽車領域的意願。
肆、結論
一、 電動車開不進來?臺灣的無敵推力
經過我們的探究,我們發現電動車有許多的優勢,不僅能促進環保、維修費用與燃料價錢也較燃油車低廉,到2021年為止,全世界的總汽車輛中佔比 9%。但是唯獨在臺灣,電動車只佔了總車輛的0.16%,明顯可看出臺灣在電動車的發展窒礙難行。
為此,我們統整出四大原因。首先,臺灣近幾年來接連的停電、跳電皆可見其電力設備系統的薄弱,而如果全臺灣的載具都電動化的話,即將會暴增 286 億度用電,在儲能設備與需量反應都明顯不足的狀況下,供電穩定成第一大難題。而且臺灣大多數的電力系統都是老舊的110V,如果全面電動化的話可能無法承受通電高壓。
其次,臺灣的公用充電樁不到4000支,而且晚上睡覺時每個人都要充電,幾乎不可能找到空充電樁。臺灣的公寓居住型態也不大會有多餘的空間架設充電樁,即便有地下停車場,要把電錶連到地下室也是個難點。如果無法裝設自己的充電樁,很容易有無電可充的問題,尤其是除了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的其他縣市,公用充電點不到80站。因此,如果要全面普及電動車的話,必須廣設公用充電樁使民眾能更方便的使用。
再來,目前中型電動車平均價格約台幣 113 萬元,而同級燃油車的平均價格則是約台幣 63 萬元。雖然論長期效益電動車確實比燃油車實惠,但是入手價錢頗高。而美國 2021 年平均年薪有 1,578,535 新台幣,臺灣則是 656,000 新台幣,如果是一般美國人的話只需工作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能入手一輛電動車,但是一般臺灣則是需要工作兩年多還不吃不喝才有辦法購入,兩者相差甚大,也是為何電動車在臺灣窒礙難行的原因之一。
最後則是政策問題,國外許多國家對於一直有在倡導載具電動化目標,疫後更倡導「綠色振興」,將財政資源投入獎勵電動車。相較於國外,除了部分地區與企業外,政府並沒有給予汰換或購入電動車的補助,而且金額也相差甚大,大概也是為何許多民眾卻步的理由之一。
如果臺灣要改善電動車的發展的話,我們認為在價格的部分需要政府的相關補助;而且不僅要增加充電樁數量、改善電力供應,更需要政府訂定相關措施來維護電動車主的權益,來提升民眾跨進電動汽車領域的意願。
二、未來我們還想研究...
在這次比賽過後,我們還想針對電動車的技術問題探究,嘗試去看看有沒有辦法透過電動車技術問題改善在臺灣的發展。此外,關於為何臺灣政府為何不補助電動車的理由,極大可能是電動車廠並沒有進駐臺灣。因此,我們也可以朝著為何臺灣車廠較不願研究電動車的方面研究。總體來說,電動車這個議題還有許多發展空間,待我們一一探索並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