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主要發現
一、外來文化對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
(一) 清朝時期
清朝政府為了管理台灣原住民,實行了漢化政策,內容包含了漢原通婚和學習漢語。除此之外,開山撫番政策讓山區的原住民受到了侵略,傳統文化、土地都受到了威脅,所以原住民也開始抵抗,這段歷史造成了許多悲劇。
(二) 日治時期
日本政府為了台灣豐富的山林資源,用武力打擊原住民,逼迫原住民做辛苦的搬運工作。雖然教導原住民農業和其他現代生活方式,但是改說日語、改變傳統生活習慣,也讓原住民的傳統文化跟著消失。
(三) 早期國民政府時期
國民政府光復後就開始強迫山區的原住民上學。強迫原住民使用中文名字,這樣一來不僅搞亂家族關係,文化記憶也被淡化。教科書只講漢人英雄,沒提到原住民的貢獻,原住民的社會地位長期被打壓。原本的傳統領域土地被政府、財團利用。如此一來,部落人口流失,傳統部落文化也慢慢消失。政府說要鼓勵原住民上大學,所以提出加分制度,未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反而讓人更有偏見和歧視。
二、傳統生活與現代文化的碰撞
(一) 無法取代的語言文化
原住民族語的語詞,都有很特別的意思,中文很難找到對應的解釋。因此傳統文化是沒有辦法使用其他語言來取代的。加上教育是基本權利,如果連自己的語言,都沒有機會好好學習,也算是被剝奪人權,因此使用原住民的語言來學習傳統文化是很重要的。
(二) 傳統領域土地概念
部落的土地被政府或財團拿走了,所以部落的人無法用這些土地,年輕人只好離開部落去城市工作,這樣下去部落可能會消失。原住民族在傳統土地上的生活習慣傳承屬於自己的文化,也認為保護傳統領域和自然環境是很重要的事情。不過社會事件中常常發現原住民族並沒有足夠的權利決定和自己相關的事情。不管是財產、土地還是資源,在使用之前應該要先徵詢原住民族的意見,要讓原住民族有參與討論的機會。(如表一)
表一、歷年來與傳統領域概念衝突事件
事件名稱 |
族群 |
事件描述 |
處理方式 |
蘭嶼反核事件 |
達悟族 |
- 欺騙蘭嶼人說要蓋鳳梨罐頭工廠,找老人家簽字同意,結果是蓋核廢料貯存場。
- 廢料桶鏽蝕有可能會洩漏出來造成危險。
|
- 政府承認沒有詢問蘭嶼人建造核廢料場的意見。
- 給達悟族賠償金
|
花蓮新城亞泥爭議 |
太魯閣族 |
- 新城鄉亞泥水泥公司擴廠到太魯閣族聖地及部落耕地。
- 原住民及環保團體反對,並在現場抗爭。
|
|
美麗灣事件 |
阿美族 |
- 為了建觀光渡假村。
- 違法填海、濫砍山林、破壞生態環境。
- 引發原住民及環保團體反對,並在現場抗爭。
|
- 原住民團體與環保團體要求撤銷開發計畫。
- 2022年1月,行政院核定撤銷開發計畫。
|
三、回應歷史:國際政府道歉和賠償原住民的實踐
我們發現不是只有台灣的原住民有不公平的對待,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原住民在歷史上也都有很類似的遭遇,我們將調查的資料整理成表格,發現各國原住民也大多是文化和土地被剝奪。也發現了各國政府都有很積極的承認錯誤,並想辦法彌補。(如表二)
表二、各國不公平對待原住民事件與處理方式
國家 |
不公平對待 |
處理方式 |
加拿大 |
- 強迫原住民接受基督教和歐洲文化。
- 孩子住在學校不能跟家人和部落一起生活。
- 被迫學英語或法語,不能使用自己的語言。
- 如果孩子不去學校,父母會被抓去關。
|
- 加拿大總理為寄宿學校制度的問題公開道歉。
- 所有學生都學習原住民的文化和歷史,原住民培訓教師要在部落實習。
- 提供經費讓更多原住民去學現代科學等技術。
|
美國 |
- 原住民被剝奪了土地和資源。
- 強迫搬到保留地。
- 文化也被剝奪。
- 種族隔離政策。
|
- 通過法案,承認原住民的權利和地位。
- 保護原住民的文化和語言。
- 建立原住民自治政府,原住民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事。
|
澳大利亞 |
- 侵佔和破壞了原住民的土地。
- 原住民家庭被強制分離。
- 文化也被剝奪。
|
- 通過法案承認原住民的權利和地位。
- 加強保障原住民文化和語言。
- 建立原住民自治政府。
- 提供賠償和道歉。
|
紐西蘭 |
|
- 承認原住民的權利和地位。
- 簽訂《土地索賠和解協議》補償原住民土地和資源損失。
- 努力推動原住民文化和語言的恢復。
|
四、跨文化交流成為促進平等的解方
為了促進台灣原住民族的教育和社會狀況的改善,我們需要採取一系列有系統的措施。首先,我們應該從教育著手,積極推廣原住民教育,以確保原住民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擁有自信,並深刻了解自己的文化和身份。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可以建立專門的老師培訓制度,確保有足夠能力的教育者能夠深入了解原住民文化和需求。同時,我們應該鼓勵使用族語進行教學,以保護和傳承語言。此外,教學方式和教材應該根據不同族群的文化特色進行調整,確保教學內容能更貼近原住民族的生活和價值觀。
其次,我們需要積極推動原住民轉型正義。這包括揭露過去發生的事情真相,以建立公共記憶,並提出適當的政策建議,以實現台灣社會的和解。這可能包括賠償和其他形式的修復正義措施。此外,我們應該共同協議制定新的憲法,以確保公平正義的實現,並反映不同族群的需求和價值觀。
最後,我們應該致力於達成族群主流化的目標。政府官員應該帶頭做起,積極理解和認識原住民的文化,以促進國家與原住民的和解和共生。舉辦跨族群的活動,以促進各族群之間的互相認識、了解和尊重。這些措施將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加包容和多元的台灣社會,並確保原住民族在其中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地位。
肆、結論
一、平等的關鍵在於扭轉歷史的循環
我們從歷史資料發現,不管是清朝時期、日治時期或早期國民政府時期,都覺得原住民的文化是比較低等而且不重要的,所以強迫原住民學習他們的文化。而且為了要獲得更多資源,所以剝奪原住民的土地,因此造成原住民的文化、土地不斷流失。然而原住民的語言文化是很獨特的,中文無法完全取代。原住民的傳統領域在文化中也是很重要的,部落族人通常認為是大家一起共有的,可以一起參與討論使用。但是目前的法律並沒有讓原住民擁有自己決定的權利來延續傳統生活的方式,也不夠了解原住民的文化,才會持續產生許多偏見、不平等的現象,讓歷史一直重演,所以社會上才會一直發生不公義的事情。
不只是台灣的原住民,其他國家和我們一樣也都有對原住民的歧視問題,也都是剝奪語言文化和土地資源,我們發現除了政府公開道歉、賠償、承認原住民的地位之外,許多國家開始努力恢復並推廣原住民的文化、制定相關的法律來保護原住民的權利。
我們認為要促進原住民文化平等發展,就要先改變教育方式。原住民的教育方式,主要是為了讓原住民的小朋友學習自己家鄉的傳統文化,讓所有學生有機會認識原住民的文化和歷史,在地原住民能使用族語教學,學習部落傳統文化。希望可以透過修改法律的方式,讓原住民能夠找回逐漸消失的文化和土地,並透過轉型正義,一起討論新的公平政策,實現族群主流化,讓大家能互相認識、了解和尊重。只有大家心中都有這樣想法的時候,才能達到真正的平等。
二、未來還可以繼續研究
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除了語言跟土地的問題以外還有其他延伸出來的問題,像是原住民的健康問題、就業問題,這些也都是當代原住民在不平等的社會中產生的現象,也很值得深入探討。還有找社會衝突事件跟調查其他國家的情況的時候發現資料太多了,我們從裡面挑一些之前有聽過的,或是比較多資料來源的來討論,如果能了解更多,或許也能有更多可能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