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裡的「禮義廉恥」標語:教育意義還是形式主義?

學校:苗栗縣苗栗市文華國民小學
作者:黃垠諭黃宥恩林裕翔王亮澄
指導老師:李浩銘

摘要

本探究藉由文獻分析、PMI三面分析與ORID等討論策略,認識禮義廉恥標語的意義,以及媒體對此議題的探討。我們發現,禮義廉恥的價值應著重品德的修養與實踐,僅靠懸掛標語難以真正提升學生的品德教育,需要從學校、家庭教育落實。此外,多數媒體的報導焦點多放在政治人物的看法,建議未來可以多詢問學生、師長等學校成員,以獲得更完整的結論。

壹、學校為什麼要掛上讓人看不懂的標語?

  某日走入學校穿堂,驚訝的發現,學校牆上突然掛上了「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標語。左看看、右看看,同學們都快步走過,視若無睹,彷彿只是裝飾品。這不禁讓人感到疑惑,沒人看,為什麼要掛呢?於是我們決定展開探究,找出學校懸掛這些標語的原因,以及它們是否真的能影響我們的品德發展。

貳、探究架構

  我們想要透過探究讓同學深刻體會禮義廉恥的意義,決定把主題分成四個子題,用關鍵字詞尋找資料,並透過PMI三面分析、ORID等探究策略,檢視他人的觀點,最後提出我們的看法。
一、探究子題
(一)禮義廉恥的真義:歷史與現代的詮釋
(二)學校為什麼會有禮義廉恥的標語?教育目的vs.形式主義
(三)媒體怎麼看?禮義廉恥的標語風暴
(四)校園師生的真實感受

榮譽

「113年度柯華葳線上數位閱讀專題探究競賽」國小B組優等

類別

113年度/國小

標籤

四維/標語

轉載分享

二、探究架構圖

參、主要發現

一、為什麼會有禮義廉恥?
  在評斷學校有沒有必要掛「禮義廉恥」之前,我們必須先清楚什麼是禮義廉恥。從《管子.牧民篇》的解釋,我們發現禮義廉恥古代是用來提醒、約束人民不要超過自己的本分。
  民國28年教育部將禮義廉恥訂為各校共通校訓,並賦與新的意義。禮是指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是指正正當當的行為;廉是指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指切切實實的覺悟。我們從苗栗縣公館國中參考新加坡公立培群學校製作的雙語迎門標語──禮courtesy、義justice、廉honesty、恥honour──就能知道現在學校推廣的禮義廉恥,重在個人德行、品格的修養。
二、學校為什麼會有禮義廉恥的標語?
  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標語吧!根據維基百科、教育部國語辭典的定義,標語、口號,指的是容易記憶的格言或宣傳句子,通常語句簡短、精鍊、意義明顯。其功能是為了將多數人引向一個目標。比方說,「快快樂樂的出門,平平安安的回家」就是用來宣導交通安全的重要。
  胡毓洋(2004:5-6)的研究指出,標語在學校中有提醒學生遵守規範的目的與功能。因為「禮義廉恥」常被忘掉,所以才必須像大紅燈籠一樣高高掛著。
三、媒體怎麼報導學校掛置禮義廉恥這個議題?
  根據我們查詢的新聞報導,有關學校掛回禮義廉恥標語的議題,意見沓雜、莫衷一是,於是我們透過六頂思考帽作者提出的「PMI三面分析」,分別就正面評價、負面評價及其他(原文直譯為趣味面)進行討論。
(一) 正面
   持正面肯定學校掛回禮義廉恥的意見,大多希望學校品德教育能透過「由形入心」的方式,發揮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將禮義廉恥中心意涵深植人心。
(二)負面
   持反對意見者,認為學校應當推行禮義廉恥,但不能單靠懸掛牌匾,還是需要從學校、家庭生活教育落實,培養孩子正確的觀念。
(三)趣味面
   我們發現,苗栗縣蟠桃國小將嚴肅的教條式校訓,化身為時尚美感的裝置藝術。我們認為,透過趣味化的宣導,或許更能引起小學生的關注。
四、我們怎麼看學校掛置禮義廉恥這個議題?
  我們透過思考帽作者提出的「ORID/4F」四個層次提問進行討論,並梳理出以下觀點。
  • O客觀事實:在臺灣,我們到處都可看到禮義廉恥的標語高高掛在校園中,但學生對於這些標語經常視若無睹。
  • R主觀感受:雖然我們發現新加坡的學校會鄭重介紹禮義廉恥的校訓,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大人們推崇的禮義廉恥精神,自己是否真能做到? 若不能以身作則,標語的存在很難有效影響學生的行為。
  • I詮釋與分析:禮義廉恥價值觀應該要從小建立,不能單靠懸掛匾額灌輸,必須從學校和家庭生活教育共同落實,培養孩子正確的觀念。
  • D選擇與行動:既然四維文化淵源深遠,那麼就必須從環境營造和教育同時著手。如果學校掛置了禮義廉恥的標語,就應該透過課程讓學生知道禮義廉恥的含義,並結合校園生活進行實踐,不然標語的懸掛也只是徒具形式,難以真正發揮其教育意義了。

肆、結論

一、 掛置禮義廉恥標語需要吸引學生關注
   透過這次的探究,我們發現禮義廉恥是做人處事的重要道德準繩,多數人都肯定學校推廣禮義廉恥的精神, 也期許標語能幫助學生形塑正向的價值觀,成為對自己負責的人。我們認為,標語的存在本身並不足夠,關鍵在於讓學生真正了解其意義,並搭配實踐。此外,掛置的標語也應採取更具吸引力的形式,才能達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二、我們對未來探究的期許
   大部分媒體在報導這個議題時,焦點多放在政治人物,且通常和選舉或政策爭議有關,鮮少探討品德教育的實際情況。因此,我們建議未來從事相關研究者,可以透過訪問師長和同學,或是發放問卷的方式,更全面的搜集學校成員的看法,讓我們對標語所產生的品德教育成效,能有更近一步的評估。

伍、參考資料

  1. 自由時報(2019-10-04):沈智慧批教改後沒「四維八德」 蘇貞昌巧妙回應
  2. 教育百科(2020-12-01):四維八德
  3. 聯合新聞網(2023-12-17):「禮義廉恥」重新掛回苗栗校園 144校寒假全面掛牌匾
  4. 聯合新聞網(2024-11-17):「禮義廉恥」重回苗栗校園 公館國中迎門「行動」掛牌
  5. 臺中市教育電子報(2012-09-07):找回禮義廉恥之品德教育——建構友善校園、反霸凌的最佳途徑
  6. 臺灣讀報教育網(2024-01-15):掛禮義廉恥校訓 有助培養品德
  7. 教育部(2021):禮義廉恥
  8. 中天新聞(2019-10-05):忘了「禮義廉恥」!? 被問「四維」蘇揆竟回:四尾土龍
  9. 臺灣好報(2023-12-25):權責對等到社會共好:重新理解禮義廉恥教育價值/陳國祚
  10. 漾新聞(2023-03-30):家長協會中山國小掛牌「禮義廉恥」讓兒童節更有意義
  11. 臺灣民眾電子報(2019-11-13):禮義廉恥重回校園 藍綠看法兩極(
  12. 聯合新聞網(2023-12-10):禮義廉恥牌匾掛回校園融入品德教育
  13. 中央通訊社(2023-12-18):苗縣國中將掛回禮義廉恥牌匾議員:徒具型式
  14. 中時新聞(2020-03-02):反中反到禮義廉恥
  15. 中央通訊社(2023-12-18):苗縣國中小將掛回禮義廉恥牌匾 議員:徒具形式
  16. 上報(2023-12-09):文言文裡的禮義廉恥 怎麼跟你想的都不一樣
  17. 國語日報(2024-02-17):禮義廉恥化身裝置藝術
  18. 碩博士論文網(2004):國中學生道德判斷發展與道德標語關係之研究
  19. 華藝線上圖書館(2005-12-01):反覆形式之廣告標語研究
  20. 李庭之、張彩鳳、李榮茂、陳景清(2024年2月17日)。禮義廉恥化裝置藝術。國語日報,第一版。
  21. 胡毓洋(2004)。國中學生道德判斷發展與道德標語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22. 張慧美(2005)。反覆形式之廣告標語研究。國文學誌,11,1-14。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