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騙不了我的!如何避開網紅所設下的造假陷阱?

學校:臺中市立光明國民中學
作者:謝妙可林睿昕邱妍炘
指導老師:何佳芬

摘要

本研究探討網紅造假問題及防止受騙的方法。以「晚安小雞事件」為例,說明此類事件影響國際形象,特別是臺灣。研究發現網紅造假有三種主要原因:一是網紅自編劇本騙取流量和金錢;二是由公司背後操控,藉造假牟利;三是跟風模仿以獲取流量。為防止受騙,建議個人多元思考、破除刻板印象;教育方面則應加強媒體素養課程,並結合家庭與學校共同推廣,全面提升媒體識讀能力。

壹、青少年霧裡看花:神奇影片是真的?

  我們總是能在一些社群媒體上看見不符合常理的神奇影片,這種十分令人懷疑真假的影片,卻有人覺得那可能是真實的,還轉發、分享給周遭的親朋好友們,且製作影片者也沒有任何澄清與說明,因此是否造假這件事我們不得而知。現在的青少年經常接觸這些東西,在公民課中雖然有學習過關於媒體的部分,但都只有在大約一堂課內就講完了,能讓我們真正實踐的機會並不多,因此我們想透過這個主題來探究網紅為何要造假,以及青少年遇到這種事情該怎麼做。

貳、探究架構

  我們的研究圍繞在網紅造假這一主題,通過探討四個子題來深入理解其背後的原因及影響。首先,我們從近年來網紅造假的爭議入手,梳理當前最受關注的造假事件,並探討這些事件如何引發社會關注。接著,我們分析網紅造假的影響,包括對觀眾心理、社會信任及國際形象的損害。再來探討網紅為何要造假,我們試圖揭開網紅背後的動機及商業操作模式。最後,我們提出如何加強青少年的媒體識讀能力,幫助他們在面對這些造假內容時做出理性判斷,避免被誤導。
一、探究子題
(一)真假難辨!網紅造假爭議席捲社群世界
(二)被騙的不只是眼睛:網紅造假的連鎖效應
(三)背後藏著什麼?揭開網紅造假的真相
(四)不再當傻瓜!打造聰明閱聽人,識破網紅騙局

榮譽

「113年度柯華葳線上數位閱讀專題探究競賽」國中D組佳作

類別

113年度/國中

標籤

網紅/媒體識讀

轉載分享

二、探究架構圖

參、主要發現

一、真假難辨!網紅造假爭議席捲社群世界
  在網紅造假案例中,不同國家皆有相關事件,且模式各異。在臺灣,最知名的案例是YouTuber「晚安小雞」事件,他與夥伴聲稱在柬埔寨遭毆打並與外界失聯,但後來被揭發這是自導自演的虛假事件,當事人已被判刑。同樣在臺灣,Twitch實況主播kiaraakitty曾宣稱要徒步從恆春走到台北,但在高雄遭遇「怪婦丟雞蛋」的事件也被證實是造假,當事人與他人串通演出後被法院處罰。
  在中國,涼山孟陽是一位網紅,通過公司包裝成孤苦伶仃的少女,向網友推銷家鄉土產,但最終因賣假貨而被判刑。同樣來自中國的短視頻博主Thurman貓一杯,則在巴黎假扮撿到學生作業並掀起網絡討論,經過網友調查發現她自導自演,隨後道歉,帳號遭封禁。
  而在歐美,知名美國YouTuber娜塔利亞(Natalia Taylor)則在Instagram上發布了一系列「峇里島旅行」的美照,最後自曝照片其實是在IKEA拍攝,並呼籲大家不要輕易相信網路上的內容。這些案例顯示了網紅造假現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同性與多樣性。
二、被騙的不只是眼睛:網紅造假的連鎖效應
  在網紅造假案例中,各國均有代表性事件,且對社會和民眾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在臺灣,YouTuber「晚安小雞」自導自演了自己在柬埔寨遭綁架的事件,最終被判刑並罰款,此事件不僅損害了臺灣的國際信譽,也讓柬埔寨的旅遊形象受損。同樣在臺灣,Twitch主播kiaraakitty編造了自己在高雄遭「怪婦丟雞蛋」的事件,散播不實謠言,造成對當地治安的誤解,也使警方困擾不已,最終她被罰款但因離境未執行。
  在中國,網紅涼山孟陽因偽造自己悲慘的身世販賣假土產,最終被判刑,這類事件讓大眾對網購食品失去信任,甚至影響到真正有需要的人。同樣來自中國的Thurman貓一杯則因自導自演「撿到學生作業」的故事而引起網路熱議,後來被網友揭發並遭到平台封禁,其行為還導致涉事學校頻繁接到騷擾電話。
  在歐美,美國YouTuber Natalia Taylor在IKEA拍攝假裝峇里島的照片,則是以明白告訴閱聽者透過故意造假的行為,呼籲大家不要輕信網路。
  民眾對於這些事件普遍持負面看法。劉小姐認為「晚安小雞」事件反映了網紅為了流量不擇手段,損害了國家的信譽。鄭先生則對小玉造假名人不雅影片的行為感到噁心,擔心會對社會風氣造成不良影響。黃先生指出網紅炒作話題雖能吸引關注,但缺乏創意無法長久經營,並呼籲政府加強處罰。而陳先生認為網紅假裝吃播欺騙觀眾,這樣的行為對社會會帶來更大範圍的造假風氣,甚至引發詐騙問題。
三、背後藏著什麼?揭開網紅造假的真相
  網紅造假的原因主要可歸結為三個方面。首先,為了增加收視率,許多影音平台根據創作者的影片流量來給予薪酬,這使得網紅們不惜編寫劇本甚至造假,將虛假的內容標榜為「真人真事」,這不僅容易誤導觀眾,也讓人們接收到錯誤的訊息。
  其次,公司上級的指示也推動了造假現象。隨著網紅經濟的興起,許多網紅公司為了讓自家網紅的內容與眾不同,會要求他們編寫劇本並進行造假,來達到公司期望的效果。
  最後,在競爭激烈的網紅圈內,流量決定了網紅的影響力和商業機會。透過誇大標題或內容造假來刺激流量增長,網紅可以吸引更多觀眾與廠商,從而在這個行業中站穩腳跟,這也是他們造假的主要動機之一。
四、不再當傻瓜!打造聰明閱聽人,識破網紅騙局
  全球各國對媒體素養教育的推動各具特色與深度,而這些教育在數位時代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美國的媒體素養教育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當時課程剛開始發展,後來逐步成為許多州高中必修的課程內容。美國還成立了「媒體教育聯盟」(Alliance for a Media Literate America),每年舉辦全國性的媒體教育研討會,聚焦如何提升學生在數位時代下的媒體判讀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如何檢索資訊、運用批判性思考來辨別真偽,以及對「資訊生態系」的理解,讓學生具備全面而深刻的媒體識讀能力。特別在紐澤西州,媒體素養已從幼兒園到高中都列為必修課程,而伊利諾州則早在2021年率先推動將其列入高中課綱。
  英國的媒體素養教育歷史更為悠久,自1930年起就將媒體素養正式納入課程,並由英國「文化媒體暨體育部」統籌推動。英國媒體素養教育經歷了四個階段的發展:從李維斯主義的強調分辨與抗拒,文化研究階段的保護性思維,到銀幕教育階段的教師指導,再到現代的多元媒體素養教育。這種逐步演進的方式,讓學生能夠系統性地從不同角度理解和解讀媒體,並更好地保護自己免受不實資訊的影響。
  法國的媒體素養教育由「CLEMI」組織推動,該組織不僅推出了大量的媒體教育文件,還在2006年使媒體教育成為課綱的一部分。法國的媒體教育重點放在實踐與創作,培養學生新聞寫作、資料搜集的技能,並發展批判性思考、團隊合作等能力。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消費媒體,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能夠成為媒體創作者,在過程中學會如何表達意見、論辯並反思媒體的運作模式。
  相較之下,臺灣的媒體素養教育起步較晚,直到90年代才逐步推動。2002年,教育部首次發布了「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並在2019年將媒體素養列入「十二年國教課綱」的九大核心素養之一,強調知情、負責與利他的能力。同時,臺灣也成立了「媒體素養教育委員會」,旨在推廣媒體識讀相關的政策。然而,臺灣的媒體教育在實施過程中仍面臨挑戰,主要問題包括實作機會不足、教材不夠完備,以及教師和家長的媒體素養能力有限,導致媒體教育推廣成效不如預期。與其他國家相比,臺灣在推動媒體素養教育方面還有許多提升空間,尤其是在實作層面和批判性思考的訓練。
  個人在媒體素養教育中也扮演著關鍵角色。面對海量的網路資訊,個人應避免隨意轉發不實消息,保持理性思考,不僅不要被資訊表面所迷惑,還應站在多元角度看待訊息,透過批判性思考來深入分析其真實性與可靠性。這樣的素養不僅是保護自己免受假新聞影響,更能對抗數位時代的資訊過載和錯誤引導。

肆、結論

一、迷霧重重:該如何破局?
   本研究旨在探討網紅造假所引發的問題,並提出避免受騙的對策。在眾多網紅造假事件中,「晚安小雞事件」無疑是近期的熱門話題。幾乎所有受訪者都對這起事件耳熟能詳,因為它不僅跨越國界,影響了臺灣與柬埔寨兩國,尤其是臺灣,因為該事件的始作俑者正是臺灣網紅,這使得臺灣在國際上背負了負面的評價。
  在深入探討這一問題之前,我們檢視了相關新聞報導,發現網紅造假事件的背後似乎存在幕後指使者。許多網紅在成名之前,往往會受到網紅公司的推動與指導。因此,我們展開了文獻研究,並加入了訪談程序,與身邊的同學和家人交流,期望從多元的視角來看待這些事件。
  經過分析,我們發現網紅造假的原因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面向。首先,某些網紅會自行編寫劇本以製造假象,沉迷於獲得龐大流量的快感,甚至會借此手段敲詐網友以獲取金錢。例如,涼山孟陽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這類行為不僅影響了網紅的形象,也使得觀眾受到誤導。其次,部分網紅造假是受到公司高層的指使。公司會分析當前最受歡迎的影片類型,要求網紅們製作劇本以創造假內容,通過虛假的高流量獲得利潤。這種做法對公司來說更為安全,因為如果事件引發法律問題,公司可以迅速撇清關係,避免直接承擔責任。最後,許多網紅會因為看到他人獲利而跟風模仿。這類行為往往不直接涉及金錢利益,但與人際關係的複雜性有關。例如,知名網紅貓一杯雖然沒有對他人造成直接的金錢損失,但她的行為卻讓許多涉事者感到困擾,顯示出造假行為的深遠影響。
  為了讓大眾避免再次掉入網紅造假的陷阱,我們整理了以下幾點建議:
  1. 個人提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培養多元思考的能力,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事件,不被單一觀點迷惑。要破除刻板印象,認識到直播也可能存在造假。例如,網紅Kiarakitty就曾假裝遭到陌生人襲擊,這類事件提醒我們需要保持警惕。
  2. 重新搭建教育與媒體識讀的橋樑:在課程設計上,可以增加實作相關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媒體識讀能力。透過實際探索與操作,讓學生能夠與時俱進,對抗網路上的假資訊。我們可以參考英國、美國、法國等國家的成功經驗,將其作為借鑒。
  3. 課程推行,家校合作是關鍵:將媒體識讀課程納入學校課綱,並提升教師的基礎媒體素養能力,有助於課程的有效推行。此外,家庭的支持也至關重要,若能加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繫,將媒體素養的教育深入家庭,無疑會讓這一倡議更為成功。
  透過上述的探討與建議,我們希望能讓大眾更加警覺網紅造假的現象,並在未來的媒體環境中更好地保護自己,免受誤導。
二、研究不是終點……
   經過了大半學期的研究,我們發現這個研究不是終點,我們仍可努力的方向還有很多。
  在探討網紅造假行為時,我們發現這些行為通常涉及隱私和非法行為,使得資料蒐集的過程變得相當困難。因此,我們所獲得的資料往往僅僅是冰山一角,無法全面呈現網紅造假的實際情況。此外,不同地區的網紅行為和文化背景差異很大,這意味著僅依賴單一地區的研究結果對整體問題並沒有太大幫助。再者,受訪者在訪談過程中可能因社會壓力而提供不準確的回答,甚至有可能根本不提他們喜愛的網紅所涉及的造假事件。例如,儘管他們可能熱愛某位網紅,但在被訪時卻因擔心同學的評價而隱瞞自己的觀察經歷,這進一步影響了我們對網紅造假行為的理解。因此,深入的研究需要考慮這些因素,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網紅造假的問題。

伍、參考資料

  1. 中央社CAN(2024-04-03):看熱鬧之餘 小心你就是下一個「晚安小雞」
  2. 聯合新聞網(2024-02-24):遭丟雞蛋爆自導自演!高雄警籲向市民道歉 星國女開直播:我自己不懂事
  3. 世界新聞網(2024-03-19):父母雙亡、輟學…都是假的 網紅「涼山孟陽」賣慘牟利遭判刑
  4. 噓!新聞(2024-04-15):陸網紅「貓一杯」造假被封殺!網揭「事件始末」:害慘一堆學校
  5. 聯合新聞網(2024-04-14):網紅Thurman貓一杯造假 「秦朗丟作業」中國平台全封
  6. LINE TODAY(2020-02-22):IG曬爽遊海島照!網紅自爆「全在IKEA拍的」:別再信網路
  7. 自由時報(2020-02-22):攏係假!網紅狂曬峇里島度假照 竟是IKEA「照騙」
  8. Yahoo新聞網(2024-03-20):父母雙亡、輟學…都是假的 網紅「涼山孟陽」賣慘牟利遭判刑
  9. 換日線Crossing(2019-10-21):百萬流量與粉絲,竟然全都是假的?從中國案例反思網路行銷的本質
  10. 工商時報(2024-04-13):網紅貓一杯造假寒假作業視訊事件 幕後黑手MCN該當何罪受矚目
  11. 風傳媒(2018-01-30):網紅千萬追蹤是假的?遭曝350元就能買粉絲大賺贊助錢,「這些紅人」竟都被爆造假
  12. 自由時報(2024-03-03):滋事型網紅有夠亂?!造假、惡搞全都蹭… 街訪民眾點名「這兩人」流量密碼!
  13. 卓越新聞電子報(2023-04-06):全美第一!紐澤西州正式將媒體素養納入義務教育課程
  14. 台灣教育研究資訊網:英國媒體素養教育推動方式及指標評估
  15. 獨立評論(2018-04-11):如何「讀新聞」?法國學校這樣教!媒體教育的可能做法
  16. 獨立評論(2019-03-28):同樣面對假新聞威脅,法國怎麼大力開罰?從NCC與中國滲透看法國媒體的多重防線
  17. 數位時代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2023-12-01):數位時代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面對未來關鍵能力[媒體素養]
  18. 媒體素養教育資源網(2020-10-23):迎向國際與新科技:媒體素養教育的挑戰與契機
  19. 嘉義大學(2007-06-15):台灣國民中小學媒體素養教育實施之困境與因應:以Bourdieu的「文化資本」觀點論述
  20. 聯合學苑(2021-02-25):媒體識讀的三要與三不要
  21. 法務局:台北市法規查詢系統
  22. (書籍)每日新聞採訪團隊/2022/真正需要的是「人文素養」/失控的匿名正義/寶鼎出版社
s